登山户外运动协会 2022-05-30 17:29 发表于江苏
在山区等自然环境中
潜藏着各种复杂的危险因素
随时都有可能对登山者造成威胁和伤害
从而引发各种山难事故
客观上多变的山区环境是这类事故的基础因素
登山者主观上的准备不足
和应对风险的处理方法不当
则往往是导致危险发生的直接原因
在大多数情况下
很多危险
是由于客观危险和主观失误同时存在而引起的
因此认识风险、加强风险防范
是保证“安全户外,尽享自然”的基础
下面就一些户外常见风险做一概要介绍
这一期苏登给大家介绍
暴雨、洪水与泥石流的防范
若在户外遇到暴雨
领队应根据周围环境和行进路段的状况
雨势以及队员的身体状况
迅速决定是继续行进还是避雨
若继续行进时
因暴雨影响能见度
应更加注意方向的辨别
必要时使用安全绳,
确保行进安全
若决定避雨
应注意保暖,防雷击,防山洪
如在宿营时遭遇暴雨要这样做:
1.根据周围地形和雨势决定是否要将帐篷转移到安全地点。
2.对帐篷进行加固并做排水处理。
3.将帐篷内多余物品整理好,收入背包中,准备随时撤离。
4.须轮流值班,监控雨势、环境和队员状况,一旦发现山洪暴发、泥石流等迹象出现,须马上安排撤离。
洪水与泥石流
洪水与泥石流
均属于威力巨大、破坏力极强的地质灾害
通常在每年七八月份的雷暴雨季节较易发生
持续降雨容易引发洪水
流水变色或变得混浊是山洪暴发的先兆
由于降水很急
地表不易渗纳雨水
土壤与岩石难以阻止雨水下泄
会加剧山洪的威胁
小溪的流水往往由于上游降下大雨
雨水会集涌而下
在数分钟内演变为巨大山洪
如有人恰在溪谷中
极易被洪水冲走而引致伤亡
泥石流
是含有较多泥沙、石块等固体物质的特殊洪流
它暴发短暂,来势凶猛
具有强大的破坏力
泥石流中固体物质的含量一般大于15%
最高可达80%
泥石流的形成条件:
1.有丰富的碎屑物质可供泥石流形成时组成固体物质。
2.有充分的水分条件,如暴雨、冰雪融化、冰湖溃决等。
3.有比较陡的沟谷,利于加速泥石流的流动。
洪水与泥石流的预防:
1.雨季不要沿溪涧河道行进,在雨季进行溯溪与溪降也非常危险。不要在大雨天或者连续阴雨且当天还下雨的情况下进入溪谷。泥石流常常在大雨暴雨后发生,不可存侥幸心理
2.在峡谷、溪谷中进行活动时如遇天气变坏降雨时,要密切注意观察雨量的变化。
3.开始下雨时应迅速离开河道,往两岸高地势走,行进的路线应高过河水最高水位线。
4.切勿尝试越过已被河水没过的桥梁,也不要试图涉过深度已达大腿的溪流。
5.当雷暴活动加剧时,要避开最易聚水的长沟或河床以下的平坦延伸地带,离开这些易受洪水淹没的地区。
6.山谷中正常的流水突然断流或者洪水突然增大并伴有较多的柴草、树木时,要特别小心。
7.深谷内传来类似火车轰鸣或者闷雷声,就算是极其微小,也应判定泥石流已经形成,要迅速离开。
8.河谷溪谷深处突变昏暗,并伴有塌方现象,很可能就是山洪或泥石流,要迅速离开。
发生洪水与泥石流时的逃生措施:
1.不能沿沟向前或者向后跑,而应该向两侧山坡跑,快速离开河道、河谷、溪谷地带。
2.不要在土质松软、不稳定的斜坡停留,要在基底稳固又较为平稳的地方躲避。
3.切勿上树躲避。
4.必要时应抛弃装备迅速向高处转移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