船拳活动形式。根据历史记载,明清时期的苏州船拳活动形式已经较为规范并有一定程式。一年中有要举行数次表演或比赛,并通常和其他民俗文化活动一起进行。
苏州的拳船,一般常用双橹快船装饰而成,披红戴绿。船舱两侧的威武架上,刀枪剑戟一应俱全。每艘快船前,排着数名青年引吭高歌。有的拳船,还在舱内置有弦乐手,边行进边以悦耳的江南丝竹调,为拳师们的拳术表演增添色彩,也是为船拳表演比赛活动助兴。
每年石湖船拳的表演形式主要有两种:一种是进行徒手的拳术,爬桅杆,和翻跟斗杂技;一种是持器械的杂耍,器械主要有钢叉,竹篙,船浆等。
表演时,表演者首先站立在船上,拱手向围观的人们示意,以表谦意,万一失手,望能多多包涵。操船手则高频率地摇动橹浆,使小船快速驶出。然后拳师们在摇晃不定的船上开始表演。会分别在船首、船身、船沿、船尾窜蹦跳跃,挥拳飞腿,跟斗连翻。其中徒手表演最精彩的是爬桅樯。只见拳手手脚并用,一溜儿已到达杆顶,在顶上连续做几个漂亮而惊险的平衡动作,羸得阵阵喝彩声后,突然,拳手一个翻身,头朝底脚朝上,沿杆快速滑下,令人望而生畏。
器械表演则主要以钢叉见多。拳师飞舞钢叉,滾绕于胸臂腰腿之间,铿然呼呼有声。而最为独特的是飞叉过桥。当小船即将驶进桥洞之际,拳师将手中的钢叉用力向上一抛,钢叉似箭向前上方飞出,飞过桥面和桥上围观者的头顶,然后从桥洞的另一端呼啸直下。此时,成千上万的看客一下子都会屏息静气,望着直落而下的飞叉,就在钢叉将要到达水面时,小船已到,拳手伸手一抓,稳稳地把钢叉紧握在手中,继续挥舞起来,顿时全场沸腾,一片欢呼声起。这种表演,使拳术与船术得到了高度和谐与统一,达到了尽善尽美的程度。
船拳活动设备。在苏州,船拳的演练场地俗称“拳船”,也称“擂台船”。通常是用两条普通的农船拼连而成。船头用跳板铺设拳台,约一丈见方,供拳师们打拳踢腿,舞枪弄棍。船舱挑扎彩楼.上扎“鱼跃龙门”,左右则是“二龙戏珠”。船身遍插彩旗,顶端竖有某某村(镇)的牙边标旗。标旗下有太师椅分置两旁,有两员骁将各执竹篙威武雄壮地安坐在那里,以防拳船在行进中搁浅。中舱则挂有布幔门帘,内有锣鼓手。拳船上通常有一副对联最为引人注目。其上联是“拳打南山猛虎”,下联是“脚踢北海蛟龙”。左右置有威武架,刀枪剑棍,长短兵器安置有序。船艄上两支大橹,协力行驶。拳船行进时,锣鼓手敲打助威,行至村镇便表演拳技。
船拳的操练方法,开始时先在陆地上演练,以后才上拳船。练功时步法多练马步,三角步,弓步,拖步,马步转弓步,弓步转马步,以求步法稳健。臂部重上肢练习,讲究臂力,要求肩关节放松而手臂肌肉呈紧张状态。腰部重转体,甩腰,下腰等训练,以便操拳时灵活自如,进则带攻,攻则带躲闪,要求气功由丹田吐,力以腰腿发.上顶青天,下注地隔,吞阴吐肚,含胸通天,身如车转,上似石墩,户对胯,肘对膝,拳掌对脚尖,鼻尖对一线,头内偏,眼向前,架喉筋,舌顶上。